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,关乎农村群众福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色。彭山区政协为提升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,组织政协委员和区级部门、乡镇、村负责人共计60人到浙江大学,参加为期8天的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学习。
培训期间,通过理论学习和实地考察,对浙江省“千村示范,万村整治”行动有了较深的了解。学习结束后,各部门马不停蹄迅速将培训所得转化为彭山实践行动。
强化保障 为人居环境提升保驾护航
一是明确责任分工。理清机构改革后各部门责职分工,明确区农业农村局、区委宣传部、区住建局等“六大行动”牵头部门,印发了《2019年彭山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施方案》、《彭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六大行动方案》、《彭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办公室成员、职责及工作机制》,区级各部门和各乡镇(街道)协同配合,形成工作合力。二是强化政策保障。积极统筹整合相关资金,区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,优化资金分配方式,采取以奖代补、先建后补等方式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。三是创新工作机制。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,鼓励村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项目规划、建设、管理和监督,探索村民筹工筹劳筹钱推进基础设施建设,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。
示范引领 为人居环境提升积累经验
一是结合乡村振兴先进乡镇、示范村创建,确定观音镇果园村、黄丰镇丰华村等12个村作为人居环境整治整村推进示范村,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六大行动,集中优势资源进行重点打造,为全区人居环境整治提供经验。二是投入200余万元用于污水处理试点。探索厕所三格式、沼气池、一体化设施等多种解决方案,农户污水五格式和一体化设施解决方案。针对全省面临的散户厕污共治只能采用一体化设备的困境,我区正在探索粪水和生活污一并处理的“生活污水高效沼气净化池”模式,处理后的水质预计可以达到一体化设备处理效果。三是对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落,推行卫生厕所三格式化粪池+生态池的模式实现散居农户厕污共治。探索采用治理经费“三个一点”的方式解决:由政府多出一点,村集体和农户各出一点。四是农村生活垃圾采用“户分类、村收集、乡镇转运、区处理”的方式进行处理。目前垃圾处理率已经达到95%,2018年已完成10个村“六类三分”垃圾分类试点,今年新增41个村推广垃圾分类处理,政府投入500余万元用于垃圾收集系统的升级改造,统一配套垃圾收集、转运、处理设施设备。
全域治理 为人居环境提升打好基础
一是全域推行土地双挂钩,在2-3年内全面铺开25个双挂钩项目。对居住质量差、生态环境脆弱、整治成本高、空心化严重、因重大项目需拆除的搬迁撤并村庄,对散居农户进行适度集中,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聚居点。二是进行危旧房改造,重点消灭土坯房,预计2019年完成危房改造50户,土坯房改造426户。三是抓好水电气路讯等“五网”建设,逐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,实现2019年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5%以上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75%以上、农网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5%以上、家庭宽带普及率达40%以上、100%行政村实现“雪亮工程”全覆盖、保有“四好农村示范路”100公里、完成5公里村道加宽改造。四是抓好村庄节点绿化、美化、亮化,完善流域沿线防护带建设,2019年创建森林小镇1个、森林村庄2个、森林人家5个。五是抓好文明卫生示范户等评选活动,对农户房前屋后进行卫生整治,形成良好的文明新风。
(何勇来、杨伟)